百廿薪火相传、躬耕不辍、初心永恒,2022 年我们迎来了南京农业大学 120 周年校庆。为生动刻画学校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全面反映学校的光辉成就,突出展现“诚朴勤仁”的校训,也为历代南农人重拾难忘回忆、再现经典瞬间,寄托对学校 120 周年华诞的深情祝福和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美好祝愿,离退休工作处面向全校离退休教职工,开展了“秾心向党--我和南农的故事”征文活动 。离退休教职工紧扣学校120 周年“双甲子”校庆主题,用文字回顾了学校历经沧桑的光辉历程,彰显了厚重悠远的文化底蕴,描绘了蓬勃发展的美好前景,突出了校庆的热烈与喜庆,传递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抒发了新时代南农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家国情怀,表达了离退休教职工的爱校之情、对学校的感恩和祝福。征文记录了学校发展的不同时期,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中发生的、值得记忆和记录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成果、重大抉择、重大变革等历史故事,同时也记录了个人在学校学习、工作、生活期间,发生在同志间、师生间、同学间、校际间,值得记忆和记录的故事,把个人经历与学校交汇,抒发了对学校的情感。现将征文分四期进行选登,敬请观赏。
《忆往昔看今朝》作者:贾翠芳
百廿薪火相传、躬耕不辍、往事如烟,初心永恒。2022 年,我们将迎来南京农业大学 120 周年校庆。看到我校今天的发展变化,生动刻画学校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为此不由我回忆我校43年前从扬州迁回南京的情景,历历在目,难以忘怀。1979年1月我校接到中央办公厅关于南京农学院复校的通知精神。全体南农人奔走相告,齐心协力收起青山的锄头,整理教学资料及教学仪器,打起行装,兴高采烈地分批回到南京卫岗(原址)农学院。当时的卫岗之地杂草丛生,一片荒芜,脏乱不堪,满目疮痍。原教学设施基本上都被破坏,无法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正常进行。那时只有4幢学生宿舍楼,5幢破旧教学楼和几幢教工宿舍,还有一些被其他单位占用未收回的教室和宿舍,教学科研和生活用房十分紧张。各系的系办公室都临时安排在主樓,教学楼等几间教室里,有的系临时撘建简易棚作办公室和教室之用。虽然简陋而拥挤,但教职员工心情非常愉悦。年轻老师住在临时搭建的简易棚里,有的中青年老师一家三四口人挤住在第一和第四宿舍的单室间里,也有的住在监时搭建的简易房里。在这样的条件下,全校约有300多名教职工没有怨言,仍信心百倍,重建南京农学院的决心。当时学校有规定,每周三下午各糸领导组织教职员工和学生分别进行政治学习(周三称之为政治学习日),每周五下午各系组织师生员工劳动(周五称之为劳动日),尤其是园艺系,农学系,植保系,士化系等系劳动强度最大,不光打扫校园环境的保干区,还要到实验田结合科研进行较强度的劳动。那时劳动全靠人力。党员干部和教师积极主动地带领学生拿起锄头镰刀清理校区脏乱杂物,尽早还给我们卫生干净的校园和明亮的教室。践行了南农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印象最深是现钟山路〈北大门)的两侧分别是园艺系菊花苗铺,农学系水稻小麦实验田和畜牲兽医系牧草实验地。现在中山路西侧则盖成了研究生宿舍,东侧己成为师生员工观赏梅花好去处,(有人称之为情人坡)植物学园气象观侧站。农学院水稻育种试验田。最难忘的是园艺系张谷雄和盛炳成等果树专业的老师,卷起裤角挑起粪桶和77、78届的学生一起为果树施肥,拿起锄头为果树松士锄草。他们肩膀上红肿,手上起了血泡,从不叫苦叫累,仍和学生在一起谈笑风生,讲解果树为什么要松土、施肥、修剪等科技知识。蔬菜专业曹寿椿、李式军等老师为了让农民早日吃到有营养价值的多种新鲜蔬菜,他们把课堂有关内容搬到田头,和学生一起分析各类蔬菜的品质等有关内容,边讲边实践,有效地解决了蔬菜田间管理及什么样士质种什么蔬菜的问题。农学系大豆组盖钓益等老师不分节假日在大豆田园锄草、杂交,选择优良品种。畜牧兽医系牧草学梁祖铎、王槐三等老师不畏严寒酷暑,到试验田观察牧草生长环节,收集科学资料,为教学科研服务,为畜牧业生产提供有力科学依据。还有许多深动事例也令人难以忘怀,不再列举了。通过这些事例体现了他们艰苦创业的精神,体现了南农人情系家国情怀,心系民生疾苦。把推动农业发展为己任,促进农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勇挑重担为农业献身的学子,生动展示南农“诚朴勤仁"的传统校风。
1979年复校时学校只有农学,植保,土化、园艺、畜牲兽医、农经等几个系。经过南农人的艰辛努力和不懈追求,教学科研实施逐步地跟上时代的步伐。现有2900多名教职工以强校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学科创新为动力,向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努力而奋斗。2022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现有20个学院,68个本科专业,18个学院,在校研究生1万多人左右。中国工程院士3名,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之一,形成了以农业和生命科学等为优势和特色的农、理、经、管、工、文、法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2022年,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正在向世界一流的农业大学迈进。
作为古稀老人,走过的是岁月,留下的是往事,随风的是记忆,期昐的是希望。希望我校早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