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关工委 > 二级关工委 > 正文

读懂中国——牛又奇教授专访

文章作者:   发布日期: 2019-05-24 浏览次数:

5月22日下午2点30分,信息科技学院在教七楼举办了“读懂中国——牛又奇教授专访”活动。

牛又奇教授是信息院计算机系的缔造者之一,在计算机方面也有所建树,即便已经退休,也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为学校、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首先,牛教授谈到,在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他已经参加工作了,所以受到的影响也不大。

牛教授1962年参加高考,1968年从清华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陕西的一个工地工作。作为一个大学生,当时的工作竟然也包括挖坟墓,爬电线杆等等。

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得到单位允许,牛教授很荣幸地通过考试,获得了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

牛教授说:“国家培养了我,哪里需要我,那我就到哪里去。”牛教授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也经历了文革,改革开放。现在,也感受着中国21世纪日新月异的变化。可以说,牛教授伴随着新中国一起出生,一起成长,一起成熟。

谈到投身南农的教育事业,牛又奇教授粲然一笑。到今年,牛教授已经在南农整整四十年。说起来,这是一个偶然,在我们看来,却是必然。牛教授的爱人是南京人,他便与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当时还叫南京农学院的南农,在农业方面荟聚了一大批国际顶尖人才,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未来的宠儿:计算机,于是建立了这样一个研究所,而牛教授就这样很偶然地投入了南农计算机方面的建设。

如今只需要按一下电源的“开机”操作,在当时复杂难懂;如今以G、T为单位的内存,在当时百K难求;如今几乎人手一个的计算机,在当时举国难寻。牛教授说,无论是计算机系还是信息系,只要一天不学习,我们都很可能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因为确实现在这个领域发展的太快了,很可能一觉醒来,又会有无数时代前沿的新的技术、新的领域出现。每每谈及中国如今的变化,牛教授的语气里充满了骄傲与自豪。同时,牛教授也表示很羡慕现在的我们,和当时他们生活的环境相比,现在是真的非常非常地幸福。

最后,牛教授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一些希望和要求:不同时代的人总会有不同时代的重任。无论未来你们将走向什么领域,仰望星空的同时,永远不要忘记脚踏实地。

牛又奇教授独特的人生阅历,构成了一本厚厚的人生启示录。虽说专访活动已经结束,牛又奇教授的传奇人生却从未停止书写。

图片来源 / 信风通讯社 郑睿 次吉

文字来源 / 信风通讯社 谢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