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紫金银辉映高淳 银龄智慧助振兴——南京农业大学“紫金银辉”老专家工作室开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

文章作者: 梁晓  发布日期: 2025-07-13 浏览次数:

7月8日,南京农业大学紫金银辉老专家工作室成员及校地相关领导赴高淳区砖墙镇,开展“学回信精神 助改革发展专题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活动以校地融合战略协议为指引,聚焦农业产业升级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为高淳乡村振兴注入银龄智慧,贡献南农力量。

银龄专家深入田间 把脉产业难题

上午9时20分,由校老科协会长王庆亚教授、园艺学院陈劲枫、姜卫兵、黄保健教授组成的专家团队抵达高淳,首先实地考察了中善农蔬果基地,针对砖墙镇西瓜、草莓等特色果蔬产业存在的品种老化、技术短板等问题,专家们结合种植基地现状,提出一是优化种植结构,建议秋季推行轮作休耕模式,在西瓜、草莓休花期套种高附加值叶菜类作物,既提升土地利用率又增加农户收益;二是强化基础设施,要求基地完善排水系统改造,重点解决连作障碍和雨季渍涝问题,并建议配套推广标准化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助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接着,专家组考察了砖墙镇夹沟村芡实、莲藕种植基地,作为高淳区重点打造的特色水生作物种植示范区,夹沟村现有芡实种植面积约800亩、莲藕种植面积约1200亩,但近年来因池塘福寿螺泛滥,导致水生作物根系受损、产量下降,部分区域减产幅度达30%以上,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瓶颈。针对这一问题,专家们提出“生态防控+精准用药”的综合治理方案,福寿螺对常规农药易产生抗药性,建议采用“混合饲料诱杀法”,利用福寿螺夜间觅食的特性实现精准灭杀,既能避免农药残留污染水体,又可降低对螃蟹等水产养殖物种的影响。

随后,专家组前往木樨村圩区,调研低洼地块闲置及蟹塘周边撂荒地二次开发问题。教授指出,圩区土地高效利用需遵循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原则,蟹塘周边土地性质特殊,建议考虑林下经济种植行道树的同时兼顾中草药种植,既可美化环境,又能增加村集体收入。

校地联动谋发展 银龄智慧促振兴

考察结束后,校地双方在木樨村村委会开展座谈交流。南京市委老干部局一级调研员张伟表示,此次活动是校地融合战略协议的生动实践,老专家们的建议精准务实,为砖墙镇农业转型提供了金钥匙。南京农业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党总支书记、处长钱德洲强调,紫金银辉老专家工作室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建立需求对接-技术指导-成果转化长效机制,助力高淳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银龄不坠青云志 乡村振兴再出发

此次活动标志着南京农业大学紫金银辉老专家工作室服务地方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老专家们以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为高淳农业产业升级开出良方,彰显了南农人扎根大地、服务三农的初心使命。下一步,工作室将聚焦项目需求,持续跟进技术指导,推动校地合作走深走实,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